徐海蛟,25岁,浙江游泳运动员,也是一名失去左臂的残疾人。 2017年12月,在墨西哥举行的残奥会游泳世锦赛上,他以6金1银打破两项亚洲纪录和赛事纪录,取得中国运动员在残奥会游泳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对于残疾运动员来说,残奥会世界游泳锦标赛是一个梦想的舞台,展示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之美。”徐海蛟表示,但这是一次更加艰巨的挑战,当金牌在胸前熠熠生辉时,当国歌在赛场上庄严响起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动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成绩是每一位残疾运动员的汗水。
徐海蛟曾经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奔跑。篮球、足球、游泳等运动给他的童年增添了很多快乐。
徐海蛟8岁时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了左臂。此后,面对同学们异样的目光,以及生活中不同寻常的艰辛,徐海蛟逐渐开始害怕与他人接触。 “信心这个词离我越来越远了,就连我从小就喜欢的游泳也望而却步了。我想:没有桨怎么划船呢?”
“幸运的是,这种困惑和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徐海蛟说,在无数想要放弃的时刻,心里总有一个声音鼓励、提醒自己:“上天会赋予这个人很大的责任,你首先要努力,努力筋骨。” ”。他知道,这个声音来自于他不变的初心和对游泳的热爱。
13岁那年,徐海蛟加入萧山游泳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教练,也是第一次接受专业的游泳指导。徐海蛟还记得,那天教练看到他在水里晃来晃去时,耐心地指导他:“如果你想学会改变发力的方式,要想在游泳上取得好成绩,首先你必须保持水中的平衡。”直到今天,他仍然记得,当他听到那句话时,心里一阵悸动,“因为这意味着,即使我失去了左臂,我仍然有机会将我的‘游泳梦’追求到底。”
15岁时,徐海蛟再次鼓起勇气报名参加学校游泳比赛。这是他第一次与其他选手同台竞技,他既紧张又高兴。第一名的成绩让徐海蛟大吃一惊,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无论之后遇到什么困难,徐海蛟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从就读于培养了多名浙江游泳名将的陈经纶体校,到参加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S8项目并打破亚洲纪录,再到攀登残奥委会。奥运会游泳世锦赛的舞台……初心和梦想就像一台永动机,为徐海蛟提供了面对人生不同阶段挫折的动力和力量。
“管理上有一条举世公认的金科玉律:用人之长,天下无无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用人。”徐海蛟表示,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一些东西。其独特的才能和专长往往与您的兴趣产生深刻的共鸣。 “所以,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挫折,请跟随你内心的轨迹,追随你的梦想,去发现你的潜力。” ”。
在徐海蛟看来,没有什么爱好是不能发扬光大的,成为照亮一生的梦想。那些让你着迷的梦想往往是你的专长。
当然,仅仅有梦想而不付诸实践或坚持是不够的。
徐海蛟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2011年,全运会在浙江绍兴举行。由于赛前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徐海蛟在比赛中错过了理想的成绩。看着队友们一一夺金夺银,他心里开始反思。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按时完成训练目标。他每天必须在水里呆5个小时,游1万米以上。
从此,泳池陪伴了徐海蛟度过了炎热的夏天;游泳池陪伴他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这个50米×20米的游泳池已经陪伴了他10年,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徐海蛟表示,正是这段失败的经历,让他在备战墨西哥游泳世锦赛时,没有因为里约奥运会取得的成绩而在训练中沾沾自喜、放松心情。
为了有更多的训练时间,徐海蛟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外出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但父亲依然支持他。有了这份理解和支持,徐海蛟咬紧牙关,一次次突破自我。
徐海蛟说,有人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为理想而奋斗”。在任何时代、任何年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大或小,就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英雄,即使他没有报酬,也有机会成功率只有5%,他还在努力。
在徐海蛟看来,青春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人生逐渐成熟的过程,是承担责任、实现理想的开始。在这最美的青春里,所有的年轻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拓展人生的厚度和宽度,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坚持。 “在追梦的路上,即使跌倒一千次,也要站起来一千零一次!”
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必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zhklm.com/html/tiyuwenda/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