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2 月 6 日晚上
中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决赛冠军
已经 16 年了
一次
我们再次站在亚洲之巅
国家女子足球队成员
张林燕, 王爽, 高晨
都是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的培养出高
水平运动员
北京师范大学:播下足球教育的种子
“中国足球的种子在校园里,校园里的球队越来越多,让更多的人进入国家队,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
3月8日,新京报刊登了一篇专题文章《北京师范大学女足锦标赛背后:为足球教育播下种子》。
比赛进行到第59分钟,中国女足运动员张琳燕等人在场边,准备换下受伤的王爽。场上的队友们默默积蓄力量,包括首发球员之一的高晨。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们共同创造了今天仍在被谈论的奇迹:在 2022 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队在 0:2 落后的情况下逆风翻盘,16 年来第九次夺得亚洲杯冠军奖杯。
纵观这三个人的履历,北师大是一段不能绕行的旅程。他们在这里学习,是学校女子足球队的一员。
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获得的部分奖杯和奖牌
这是一支成立于1987年的老牌大学女子足球队,它没有俱乐部的完备配置和充裕的资金,但仍然有着可瞩目的战绩——多年来各种比赛的奖牌和奖杯都陈列在玻璃柜里,覆盖了邱继段体育场的一整面墙。
35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校队培养了200多名女足人才,其中包括国家队成员和亚洲足球小姐。但在教练组眼中,这些闪闪发光的球员只是足球教育的一个分支集群。除了送出顶尖球员,她们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培养女足教育人才,持续做强足球启蒙基础。
他们称之为 “播种”。让更多人感受到足球的乐趣,改变对运动的刻板印象,一颗星星之火就能点燃草原之火。
“我们的目标是赢得冠军”。
80 年代,女子足球在中国蓬勃发展,这股热潮也波及了大学。
当时,北京师范大学很多系都成立了自己的女子足球队,在学生会的组织下,院系之间经常举行比赛。渐渐地,热情溢出到跨部门联赛中,姑娘们自发地组成了一支队伍,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其他北京高校的女足队进行交流和比赛,互相学习。
1985 年,22 岁的郎剑本科毕业,留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成为了该校男子足球队的教练。有时,当女孩们需要指导玩游戏时,他会花时间去带她们去。
在郎健的记忆中,学生们对女足充满了热情,每次比赛时,场边总是挤满了观众,而且学校里的女生比男生还多,于是郎健动动了组建女足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1987 年,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
但热情并不等同于专业精神。这是一支业余球队,最初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和体育生活而成立的。郎健坦言,第一批队员基本没有足球基础,“但身体素质比较好,跑动能力也比较强。”
很快,第一次“大考验”来了。在球队组建之初,恰逢第一届北京大学女子足球联赛即将开始。郎健深知,竞技体育是残酷的,但只有通过竞争,团队才能快速成长,不断突破自我。“我们的目标是赢得冠军,这一点还没有改变。”
初出茅庐的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实现了这个目标——1987 年,这支训练不到一年的球队获得了北京大学女子足球联赛的冠军;1988年,在郎健等高校教练的努力下,首届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在山东蓬莱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再次夺冠。
198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上,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夺冠后合影留念
一时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对女足的热情空前高涨,郎健也得到了更加坚决的支持,“校领导告诉我,要把球队作为重点的传统项目来继续发展。
人才选拔已成为郎健的首要任务。在他看来,一支球队最重要的是球员,“我们希望北京师范大学女足能够成为一支具有竞技表现、体育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优秀球队。”
当时学校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选拔足球人才提供了条件,郎剑也招募了一些品行兼备、学习成绩优秀、有一定足球基础的球员,但制约球队发展的瓶颈还是很坚实的——满足如此高要求的苗子太少了。
郎剑想到了招募高水平运动员。
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批准部分高等院校为在相关比赛中取得排名并获得等级证书的运动员提供机会。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第三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冠军,郎健有信心申请高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
但获得批准并不是那么容易。原国家教委需要对校队的历届成绩、培训情况、师资、场地、学校关注度进行检查,同时等待一批成熟的高校运动队一起确认。
当时,郎健一有机会就去相关部门与相关部门沟通,聊起了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规划,并不着急:“当时我们队拿了很多冠军,成绩也很稳定,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也是一支实力雄厚的队伍。
申请发出三年后,1996 年,北京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但曾与郎剑搭档的老教练王章即将退休。次年,应郎健的邀请,王长全加入了女足,成为了一名守门员教练。两人一边学习和讨论,一边带领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从那时起,团队开始稳步发展,他们不断刷新成绩,在各种大学比赛中扬名立万。据郎健介绍,成立 35 年来,除了中断了近 10 年的全国大学生比赛外,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还获得了 15 座全国大学生冠军奖杯。如今,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有近40名球员。
2017年,郎健(前排左六)、王长全(前排右五)和毕燕(前排左五)和学生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成立30周年庆典上
冠军≠拥有“特权”。
如果你把教练比作厨师,球员就是原材料。在 Wang 看来,如果厨师想烹制一顿美味的饭菜,原材料至关重要。每年,郎健和王昌全都非常谨慎,经常要拜访很多球队。“我们只是在看台上观看,按照我们认为合适的方式交谈。”
就这样,郎健把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前队长毕燕“聊”进了北京师范大学。
如今的毕燕已经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的一名教练
2005年初,21岁的毕燕正在昆明训练,作为国家女子足球队的主力球员,她参加过很多比赛。正准备从冬训运动员中挑选一名合适的学生的郎剑,故意冲了过来。
其实,那个时候,毕燕已经收到了辽宁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郎老师找到我的时候,我把录取情况告诉了他,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跟我讲了一些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和教学情况。”
毕燕回忆说,对她来说,北京师范大学本来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她咨询了年轻的时候,一起在大连队打球的姐姐,还有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朋友,“他们都说北京师范很值得,绝对是我最好的选择。”
毕燕做出了决定。2006 年 9 月,她正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的一员,由此开始了一段特别的学习经历——她花了 6 年时间才拿到本科文凭。
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每年都有无数的比赛,一旦赛事临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会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上。但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不会因为竞争而减少。毕燕还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她在宿舍背书到深夜,她熬不住想睡觉,却发现因为灯都熄灭了,同学们已经去走廊背书了。
“北京师范大学对女足运动员的文化知识要求与其他专业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无论是技术课程还是理论课程,都必须和其他学生一样,只有在课时上一一满足要求后才能授予学位, 学分、实习和答辩。郎健强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独有的传统,“即使他们是世界冠军,队员也不会享受一点'特权'。
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学生为教练们准备的教师节惊喜
除了严格的学分要求外,北京师范大学足球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不仅仅是足球。毕燕说,她学生时学到的解剖学和人文科学后来在实战中派上用场:“伤在哪里,怎么处理,平时要避免什么,都可以做简单的判断和处理。”
“团队成员经历了大量的文化学习,参加了学术交流,与不同学科的同学们互相学习,这些其实是在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文化素养,让他们的视野开阔,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在王昌全看来,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女足运动员理解和适应问题的能力、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最直接的表现是,王长全发现队员们出门玩的时候“非常有礼貌”,礼貌地打招呼,合影时没有争先恐后地往前挤;即使是最优秀的球员,回到学校后,也要拎着球袋,为球队拉冰桶。
与此同时,作为身体基础的足球专用训练一点也不放松。在女子亚洲杯决赛中头球攻入关键比分的张琳燕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训练专业的 2020 级本科生。她告诉记者,在学校训练并不比在国家队更容易。
训练前,教练为北京师范大学女足运动员布置任务
在这样“双管齐下”的严要求下,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扬名鹊起。每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最终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学生人数根据专项素质和文化课程的成绩不超过10人,竞争非常激烈。例如,今年有近 60 人参加了考试。
王长全见过很多同学带着球去北京师范大学的足球场打了几圈。“他们告诉我,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通过考试,但他们只是想在这里踢足球。这是唯一的目的。王长全总是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努力成为真正的加入者。”
“女子足球是一种职业”。
2014年,毕燕体育专业毕业,获得体育硕士学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并与郎健、王昌全组成女足教练组,负责球员的日常训练。
在加入公司之前,她也曾悄悄地想象过,作为一名教师,她或许一年可以有两个假期,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这只出现在一个短暂的幻想中——大学球员的比赛大多集中在寒暑假,她开始重复两位前辈的生活, 学期上课,晚上加班,假期训练和备战比赛,一年中几乎没有休息。
“足球就是这样,冬天练,夏天练,这么多人都在努力,你为什么站在锦标赛的领奖台上呢?”这无非是给予比别人更多。“郎剑和王长全早就习惯了多年的辛苦工作和忙碌。
郎健见证了“铿锵玫瑰”的辉煌,也经历了无人关心的女足低谷。这是对勇气和毅力的考验,尤其是当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一点一点地侵蚀团队的成绩和信心时。
自2002年夺得全国大学生联赛总决赛冠军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在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中已经连续五六年未能夺冠,最好成绩只是亚军。
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合影
当你情绪低落时,情绪总是占据上风。“你想继续吗?如果你放弃了会怎样?在那段时间里,这样的念头反复出现在郎剑的脑海中,有时吃饭,有时走路,有时和妻子泼苦水,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天甚至更长时间。
但郎剑最终说服自己,这就是他毕生奉献了大半辈子的事业,“因为爱,我必须坚持下去,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在 2007 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终于在时隔五年的全国比赛中再次夺得冠军奖杯。在那场赛后的庆典上,一向酗酒的王长全喝得酣畅骂。
“几十年来,总会有迷失的时候,但领导团队是我的责任。如果你对它有感情,你永远不会愿意放手。王长全清楚地记得,球队的信心已经一点一点地重建起来了。
2011年,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以北京师范大学为队,参加了深圳大运会的比赛。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至今仍让王昌全印象深刻。
当时,他是主教练,郎剑是队长,毕燕是队长。半决赛中,中国队遇上强队巴西队,最后一刻扳平比分,进入点球大战。在那场比赛之前,教练组一直在观看其他对阵巴西的比赛,碰巧有一个点球。“当时,我们做了笔记,弄清楚了主罚点球的球员的特点,以及每支球队罚球的方向和角度。”最后,这些赛前的“球探”奏效了,“所有的接球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赢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决赛。他们没想到赛前拿到了冠军,但最终还是超越了日本,赢得了比赛。满座的体育场看台沸腾着,热气一下子冲了过来,但很快就退去了,王长全很淡地看着这个“缝隙”:“我们早就习惯了。因为我们知道,女子足球是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件事。它已经结束了,但这项事业需要我们保持默默无闻并长期工作。”
事实上,他们确实找到了一种方法,而且是他们最擅长的——教育。
在2018年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亚洲杯中国大学生足球选拔赛中,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获得冠军
除了招募高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北京师范大学还在体育训练专业设立了足球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也有不错的足球水平,但不是作为职业女足运动员培养的,而是作为接受专业教育的足球人才,到全国各地从事足球教育。
在郎健和王昌全眼里,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播下足球种子的同学,和星光熠熠的女足球员一样值得关注——女足乃至体育运动的发展就像一棵树,顶尖运动员只是在爬树冠,但一棵树的生长不仅取决于身高, 但也取决于树枝的密度。
“如果我们培训的所有学生都从事女子足球,并且她们培养的孩子扎根于更多、更深的地方,那么我们的足球人口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做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一点。王长全在心中画出一幅蓝图,“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踢足球可以这么快乐,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上大学,有个好的发展;即使你不踢球,你也可以从足球中受益——顽强、强壮、按规则行事、学会承认失败、知道如何团队合作......这样,未来的孩子也会告诉下一代足球的乐趣,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火花
这样的火花正在传递。其实,早在 2013 年退休之初,毕燕就萌生了成为基层学校教师的想法——虽然当时她在辽宁省足球管理中心有工作人员,想当教练就可以当。
“我希望足球能在基层打好基础,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让更多的人知道足球是怎么踢的。”为此,她向当时的许多学校提交了简历,“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学院,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理所当然的。”
在 2017 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中,北京师范大学获得超级组冠军
虽然毕燕最终在机缘巧合下留在学校成为一名教练,但同样的理念早已深深植入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心中。2004 年本科生、前女足队员 Li Lisha 正专注于这样的事业。她目前是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也是该校女子足球队的主教练。
其实,2008 年刚回到老家重庆时,李丽莎就觉得整个城市的足球环境都不是那么好,比如,只有一所大学搞女足。当她硕士毕业,真正进入中学带领女足时,她更深地感受到,困难比她想象的要多。
在团队的早期,第一个问题是缺乏人员。“我记得2012年踢球的时候,所有11名球员都在球场上,没有替补。我告诉孩子们,我们不能受伤,我们真的不能错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再加上比赛的机会很少,经过三年的教学,李丽莎带着她的学生参加了一场全国性的比赛。
Lisa Li 正在指导球员们进行训练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回首过去,女足被忽视的尴尬,早已深深地写进了各地草根学校的历史。
以这一代女足“国际”为例,在姚薇的母校湖北省武汉新河村小学,足球教练熊思迪还记得,直到 2010 年,踢足球的女生只能和男生一起训练和踢球;张林燕就读的四川江油园小学,2011 年之前没有像样的足球场,孩子们不得不在排球场或篮球场上练习。
除了硬件跟不上之外,许多人对运动和足球还存在先入之见。“学体育的人,四肢健壮,头脑简单”,而“数与体育”甚至成为普遍的嘲讽。不可否认,这种刻板印象也来自体育和文化课程之间长期存在的“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关系。“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你选择其中一种,你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一位 90 后足球运动员坦言,在体校里,虽然文化课和训练是平行的,但重点显然是足球训练。
这种情况在 2013 年发生了变化。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旨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除了加大投入,加强场馆设施的建设利用外,还需要推动学校足球教育,支持学校女子足球的发展。
李丽莎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的足球氛围在改善:球员人数增加了,现在她所在的中学有60多名校女足队员;比赛机会的数量正在增加,团队游戏和设备的成本得到了学校和学区领导的支持。进入球队的同学们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足球教育,基础素质比以前更强了。“学习足球的孩子数量更多,我们的选择也更多。”
在 Lisha 看来,学生们不再需要在足球和文化课程之间做出选择,即使他们努力训练,他们的学习也必须满足学校的要求。在李丽莎的努力下,11年来,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向高校输送了60多名足球人才,培养了80多名一流运动员。
扫码阅读新京报女子足球队特刊
在赢得 2011 年大运会冠军后,王昌全曾对媒体表示,“中国足球的种子在校园里,校园球队越来越多,让更多的人进入国家队,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他仍然这么认为。他更愿意看到人们心中热爱足球和运动,不计功利与成就,“这需要我们的努力,以及 14 亿人的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
:
中国女足重夺亚洲杯冠军!这 3 名团队成员来自北京师范大学!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女足教练王长全:女足生涯中默默无闻的修炼者也应该关注
孤勇者张林燕:踢出女足该有的精神风貌
-布努维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zhklm.com/html/tiyuwenda/7508.html